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9月防病提示:谨防秋季腹泻和乙型脑炎

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9月防病提示:


(资料图)

谨防秋季腹泻和乙型脑炎

暑去秋来,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开始变大,又正值开学季,人群聚集,流动性强给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近日,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防病提示:9月除了要继续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外,还要注意因换季引起的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本月是我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高发期,一定要小心蚊虫叮咬,防蚊灭蚊。此外,正值开学之际,学生是结核病发病的重点人群之一,要提高警惕,按规定进行入学筛查。

新冠病毒感染:

整体处于低水平波动流行趋势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整体处于低水平、波动流行趋势。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根据病情戴上口罩及时就医。

省疾控中心提醒,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勤通风、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多喝水,适量运动,调整心态,提高免疫力;注重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与出现呼吸道症状者保持距离。

肺结核:

入学筛查及时干预遏制传播

结核病仍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是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侵害人体肺部引起肺结核。近年来,每年报告的肺结核患者数居我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的第二位。正在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唱歌时都会将带结核菌的飞沫排到空气中,健康人群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据悉,结核分枝杆菌非常顽固,对干燥、酸、碱以及寒冷等抵抗力强,在室内阴暗潮湿的地方结核分枝杆菌能生存数月而不死,在干燥的环境中,甚至能够存活数月至数年。

9月正值各大、中、小学开学之际,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结核病疫情,学生是结核病发病的重点人群之一。通过入学体检,及时发现新生中的肺结核患者,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遏制结核病在校园中的传播,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若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肺结核患者不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肺结核患者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儿童重症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种1剂次疫苗。

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

秋冬季易发病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糖核酸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并且产生肠毒素,造成细胞损伤,而引起腹泻。轮状病毒在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节为主,又被称为“秋季腹泻”。轮状病毒主要传染途径为粪-口传播,通常因接触了被污染的物体而传染。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小朋友之间的密切接触,会使轮状病毒迅速扩散,引起大规模感染。

目前尚无特效抗轮状病毒的药物。因此,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最有效的措施。特别提醒有婴幼儿的家庭,宝宝及宝妈宝爸们(包括宝宝的看护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注意手卫生,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和食物等;不要让宝宝吃手,及时清洁宝宝的手。注意家庭卫生,室内常通风,宝宝们的食具(奶瓶、碗、勺等)使用前须清洗干净,衣被、玩具等要勤换洗。鼓励和坚持母乳喂养。被轮状病毒污染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通过高温、消毒剂或阳光暴晒等多种方式。

乙型脑炎:

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有效手段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蚊虫(主要是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猪(尤其是仔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

我省乙脑高发季节主要在夏秋季,也就是蚊虫孳生、繁衍、活动的高峰季节。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被携带有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大部分人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呈现隐性感染,且会获得免疫力,但当人体免疫力比较低,感染的乙脑病毒数量大、毒力强的时候,病毒就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实质病变,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乙脑病毒治疗药物,乙脑患者临床症状重,治疗经济负担高,因此接种乙脑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国免费为儿童接种乙脑疫苗,成人可自费接种非免疫规划乙脑疫苗。我省目前有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两种可供选择。

日常要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重点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防虫灭蚊不放松,喷洒消毒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孳生。农村地区要重点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个人防止蚊虫叮咬可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晓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