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球精选!会宁:注重“三持续” 做好“水”文章

注重“三持续”做好“水”文章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彭雯通讯员牛丽娜


(相关资料图)

会宁县牢记水利为民造福使命,不断做足做好水文章,如今,高山旱塬间的一场场供水保卫战,既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让会宁大地的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持续推进改造提升,让群众吃上“放心水”

“过去挑水要走10多里山路,如今自来水接到了厨房里,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土高山乡马家塬村村民薛建强说,从“望天水”到自来水,从“大门外”到“进厨入卫”,薛建强一家的用水变化,正是当地着力解决保障性供水问题,让群众用上“放心水”的一个缩影。

平头川镇镇长陈力朗看着水管流出的自来水,总算松了一口气。原来自来水开通以来,因主管道偏小、埋深不够,加之当地又处于供水末端,自来水时供时停,一到冬天,“冻管”问题更是非常普遍。为此,今年以来,平头川镇采取维修资金挤一点、帮扶资金凑一点、专项资金补一点的办法,对全镇范围内供水不稳定问题实行了排查与整改,效果明显。

会宁县每年还安排400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持续实施改造提升项目,切实保障全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让农村居民实现了从“喝上水”到“喝方便水”再到“喝放心水”的转变。

持续强化运行管理,让群众喝上“幸福水”

农村集中供水是一项庞大的民生工程。会宁县地貌复杂、山区人口多,供水设施的维护需要长期坚持。当地坚持“建管并重”,强化全过程管理,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乡村运行管护方案,进一步靠实了乡村管护责任,每年还拿出300万元用于解决乡村水管员的报酬。

随着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四房吴镇水管员范文武十分忙碌,走村串户,现场动员农户及早行动,提前做好水管、水表、水龙头和阀门等设施的保护。范文武担任乡村水管员三年多了,以前每月领的是公益性岗位报酬,现在有了专职水管员工资,他的干劲更足了。

“通过手机就可以监测水位和水质达标率,还能在一体化设备上进行消毒和水处理,省时省力,非常方便。”会宁县南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所所长史军锐告诉记者。

会宁县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还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运营维护的机制体制,不断探索优化用水管水方式,分层分级对全县农村供水设备设施进行日常检查、维护、抢修及水质检测等工作,群众的“用水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持续助推产业发展,让群众用上“致富水”

会宁县在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同时,还为中川、韩集等16个乡镇3万多座塑料大棚输送农业用水,不断盘活自来水助推产业发展的最大要素,全力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引导蔬菜产业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打通经济活水和致富水源的双促进、同提高。

“有了水,我们种上了大棚,现在每一座大棚毛收入达到6000元,4座大棚纯收入就是两万多元。”土门岘镇苏堡村村民张思万看着如今因水致富的生活,信心满满。

截至目前,会宁县累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自来水入户工程建设12项,完成投资4.5亿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