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消息!【疫情防控在一线】让抗疫有力度更有温度——甘肃省人民医院全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二三事
【疫情防控在一线】
【资料图】
让抗疫有力度更有温度
——甘肃省人民医院全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二三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睿君
面对疫情,作为省级医疗机构的甘肃省人民医院不断增强防控能力水平,以科学防控之智、责任担当之勇,全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抗疫有力度更有温度。
全力救治高龄患者
10月31日,省人民医院骨科四病区团队为一位102岁老人顺利完成了半髋关节置换及粗隆骨折重建手术。消息一经传出,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点赞。患者家属更是对医院医护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10月28日,102岁的王奶奶不慎在家摔倒后,致使右侧髋部疼痛、无法活动。休息后仍感到症状未得到缓解,王奶奶被家人紧急送往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令家属感慨的是,疫情之下,没想到王奶奶的就医之路非常顺利。“由于我们属于急诊患者,医院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整个就医过程几乎没耽误时间。”
“患者年龄大、病情急,且同时患有高血压、脑萎缩等疾病。”经相关检查后,省人民医院骨科四病区主任郭洪章已明确是“右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医护人员决定为老人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髋部骨折手术,对于老年人特别是超高龄人群一直被视为外科手术的高危地带,手术风险极大,并发症发生率高。
“如果老人发生髋部骨折后不及时治疗,致使其长期卧床,将会引发褥疮、肺部感染、血栓及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郭洪章介绍,这些并发症都可能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个人和家庭都会造成极大困扰。
充分沟通、协调工具假体、术前准备……各项工作就绪后,郭洪章带领团队于10月31日为百岁老人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过程进展顺利。
“这位高龄老人的手术时间短、失血少,生物型假体压配可靠……”郭洪章说,术后20小时内,在医护人员协助下,老人已能够下地负重行走。
保障“非绿码”患者高效就医
11月6日,一场紧急生命救援在省人民医院展开。特别之处,在于患者为黄码人员。经过医院多学科通力协作,这名腋动脉断裂患者成功保住了胳膊。
11月5日,患者不慎被电锯损伤左侧胸部肩胛部导致大量出血,辗转多家医院进行血管结扎止血术、输血等简单治疗无果后,紧急被送往省人民医院。
“无论是否为‘绿码’人员,治病救人才是首位。”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袁媛介绍,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医院立即启动疫情应急救治预案,迅速协调急诊、重症医护团队进行研判,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开展抢救。
和时间拼速度,与死神抢生命。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缓冲病房内,患者救治工作紧张有序进行。与此同时,医院组织多学科会诊,经心外科、创伤外科、血管外科结合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腋动脉离断、失血性休克。
“由于患者长时间缺血,可能导致手臂坏死,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伤害后果。”袁媛解释道,尽管截肢手术难度较小、风险较低,但会给患者带来终生不便。最终,会诊专家们决定,为患者开展血管神经探查吻合手术、臂丛神经外侧束支吻合术,“即使该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时间长,也要倾尽全力为患者保住左臂。”
无影灯亮起,一台多学科联动的血管神经探查吻合手术、臂丛神经外侧束支吻合术先后展开。经过近4小时努力,手术取得圆满成功。目前,该患者在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接受进一步治疗。
守护兰外患者生命安全
一场生命接力,温暖了疫情之下的金城兰州。
11月8日晚11时,一辆来自嘉峪关市的120救护车停靠在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门口。经长途跋涉,车内32岁的李某生命体征不稳,出现昏迷。
全腹CT检查显示,患者广泛肠道积气,肠系膜存在漩涡征象,并可见吻合口近端肠管严重扩张,更为严重的是,患者的腹腔引流管可见新鲜红色血性引流液大量引出,生命岌岌可危。
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迅速组织科室医师讨论救治方案并达成共识:患者已出现生命体征不稳、意识模糊、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很低等症状,结合以往情况,考虑急性肠道扭转坏死并发失血性和感染性休克可能性极高,必须立刻进行急诊腹腔探查手术。
“不能让疫情阻隔抢救生命的脚步!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手术。”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主任杨晓军说。在多部门协调配合下,省人民医院立即启动“急危重患者救治绿色通道”,患者李某第一时间被送往手术室。
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手术团队里每一个人的内衣早已被汗水浸透,防护面屏下是一双双坚定的眼眸。时间一分一秒过去,5个多小时里,手术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默契配合、稳健操作,患者体内坏死的肠管被顺利切除,其他相关操作也一并进行。
随着手术顺利完成,杨晓军紧绷的神经也稍作放松,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这样的全力救治是每一个医者的日常,更是医者初心。
关键词: 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