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陇东旱塬 专注节水增粮——甘肃省农科院镇原试验站科创之路硕果丰
扎根陇东旱塬专注节水增粮
——省农科院镇原试验站科创之路硕果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冯宝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初秋的陇东旱塬,绿意盎然,禾谷飘香,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8月12日,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学会和省内外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陇东,在省农科院镇原试验站观摩交流学习,举办镇原试验站建站50年学术论坛,共商旱地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旱塬是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生产潜力较大的区域,素有“油盆粮仓”之称,是我国北方旱地粮果畜优势产区。加快旱地农业科技创新,推技术,提单产,对夯实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作用巨大。
“镇原试验站抗旱小麦品种选育及旱作节水栽培技术为黄土高原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说。
1972年,省农业科学院在镇原上肖乡六条路建立试验站,先后引进杂交高粱和玉米新品种、开启冬小麦品种选育、推动化肥使用和耧施化肥技术应用。
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镇原试验站选育并大面积应用了18个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小麦亩产量实现了由100公斤向200公斤、300公斤的显著提升,陇鉴牌冬小麦实现了由中筋向高筋、由面条馒头向加工面包的转变。研发出的冬小麦返青期耧施化肥、玉米地膜覆盖规范化种植等7项抗旱节水增粮关键技术,推动了旱作玉米亩产量由600公斤到1000公斤的跨越,旱作玉米产量实现了“吨粮田”,水分利用率领先国际水平。
同时,试验站建成了数据采集自动化和信息共享的平台,培育出了多名国家和省级科研杰出人才和青年英才,培养了一支奉献旱作农业的创新团队,他们践行藏粮于种、藏粮于水、藏粮于技的科研使命,与国内科研单位通力协作,走出了一条旱作节水增粮之路。
这条增粮之路,离不开省农科院镇原试验站50余载的初心坚守,离不开一代代甘肃农科人前赴后继、躬耕不辍。
50年来,甘肃几代农科人扎根试验站,以种源、耕地、水为中心,不断攻克旱作节水农业的关键技术,先后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省农科院副院长樊廷录介绍,目前,镇原试验站已成为国家农业科学土壤质量观测实验站,承担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和大豆综合试验站、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甘肃省科技计划任务,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力量的基石,支撑着区域农业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