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点评!【“龙头引领产业兴”——走进农业重点企业系列报道①】浓浓薯香飘四海
编者按: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柱。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胡昌升指出,推动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立足优势,通过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为此,甘肃日报近日组织记者深入我省农业重点企业,采访这些龙头企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做法,折射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性,引导农业企业树立信心,坚定不移走特色优势产业富民之路,以起到推广示范、参考借鉴的作用。敬请关注。
(资料图片)
浓浓薯香飘四海——定西香泉镇马铃薯种薯产业园见闻
位于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陈家屲村的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航拍。本文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杨唯伟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杨唯伟
深冬时节,万物冬藏,走进位于定西市香泉镇陈家屲村,550亩土地之上,几十座温室大棚一字排列,蔚为壮观。这里是由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精心打造的马铃薯种薯产业园。
定西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近年来,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定西市发挥区域优势,抢抓种业振兴行动和建设种业强省机遇,促进种薯产业振兴。
室外春寒料峭,仓储区内却热闹非凡。马铃薯原原种铺满地面,十多位村民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地进行着拣选。
“我在这已经工作六年了,以前是农闲的时候来,这几年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我月月都来这里打工。”安定区香泉镇中庄村六社村民马丽花,麻利地筛拣着马铃薯原原种,按照个头的大中小,分别放入身旁不同的编织袋里。
“对于我们农民来说,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就是最好的事情。”凭着这份工作,马丽花每年有1.5万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农户团坐在一起分拣马铃薯原原种。
温室大棚里,另一队农户正热火朝天地收获着原原种。铁锨轻轻一铲,原本平铺的椰糠被推成小丘。农户将松散的椰糠放入一侧的筛选机上,随着机器的不断震动,一个个圆滚滚的原原种脱离椰糠,跳跃着入袋。
“一个温室大棚一年种三茬,产量足够120亩地的种植。”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负责人李进福说,“目前,这批原原种收获已经进入尾声,过几天继续种植下一批,在这里,生产基本是全年无休。”
成立于1998年6月的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是甘肃省第一家民营马铃薯研究及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深耕马铃薯种薯生产领域20多年,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马铃薯种薯出口企业,年生产马铃薯脱毒试管苗6000万株、马铃薯原原种近1亿粒。
依托科技、品质两大特色,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这些年取得累累硕果。
“我们是最早在定西引入推广脱毒种薯生产技术的单位。”李进福说,2017年定西马铃薯研究所香泉原原种生产基地获批为国家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马铃薯原原种过机器装袋中。
如今,定西马铃薯研究所得到授权生产的国内外的优秀马铃薯品种20多个,原原种产品销售遍及中国马铃薯主产区,并出口到沙特阿拉伯、埃及、泰国等国家,占全国马铃薯微型薯出口总量的九成以上。
马铃薯原原种高效标准化生产模式、马铃薯原原种高架苗床离地栽培技术、马铃薯原原种椰糠基质高效栽培技术、轻简化全开放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快繁技术……
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秉承科技引领的发展路线,在不断发展自身科技水平的同时,积极建立、拓展与国内外马铃薯研究机构及高校的合作领域,引入科技成果。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先后在这里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训基地。
“自2019年被甘肃省科技厅授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以来,已累计投入研究经费近1000万元,围绕马铃薯种薯产业,在农业标准化、马铃薯品种引进及育种、马铃薯种薯生产等多方位开展攻关研究,先后取得制定甘肃地方标准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李进福说。
“我们始终将质量作为企业生存的生命线。”李进福说,所产的“莱柯土豆”微型薯已经成为中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泰国等地优质种薯的代名词。
农户用铁锨将椰糠轻轻铲起,推成小丘。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聚焦“土特产”,持续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势头足、潜力大,我们计划2023年流转90亩土地,打造智能化连栋温室,提升科技含量的同时扩大种植规模。”李进福说。
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的成长与发展,浓缩着定西市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的历史与当下。如今,定西已形成全国领先的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
龙头引领产业兴。近年来,定西市累计培育像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这样的马铃薯种薯企业33家。2022年种薯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达1.95亿元,研发经费投入3280万元。目前,全市马铃薯脱毒苗生产能力达7.5亿株,原原种生产能力达15亿粒。
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提出的要求,定西市将聚焦优势资源禀赋挖掘“土”的资源,强化科技引领放大“特”的优势,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的效益,让薯香更浓、飘得更远。
技术人员正在查看马铃薯原原种生长情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