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马营:黄芪产业成为群众致富“金钥匙”

通渭马营:黄芪产业成为群众致富“金钥匙”

王倩贞 王卓香

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金秋十月,正值黄芪采收季节,走进通渭县马营镇黄芪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金灿灿的黄芪,秋风吹过,药香扑鼻。


【资料图】

马营镇地处通渭县西部,平均海拔2121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生长期180天左右,无霜期120天左右。独特的土壤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质量上乘的“马营黄芪”。为了真正打响“马营黄芪”品牌,马营镇立足自然资源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着力发展中药材黄芪种植1.1万亩,育苗1403亩,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群众种植黄芪的热情也明显高涨。

在马营镇赤砂、回岔等村,黄芪已成农户眼中的“香饽饽”产业。

“我种了120亩黄芪,今年长得比较好,亩产黄芪650公斤左右,现在正在地里面抓紧采挖。”马营镇赤砂村村民张国祥告诉记者,近段时间还有其他农户来他的地里务工,日工资100元,通过务工也能给其他农户增加收入。

在政府的倡议下,回岔村村民张进国今年种了15亩黄芪,他说:“今年种的黄芪,亩产600公斤左右,大概收入5万元。”

李友红是马营镇瓦房村友红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最早与种植户对接的“土专家”之一。

从去年开始,通渭县友红农牧专业合作社和种植户签订标准化种植订单、流转土地,并按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系列团体标准进行规范种植,至今种植黄芪500亩。合作社产出的优质黄芪吸引国内药企竞相采购。在这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了标准化种植。

近年来,马营镇突出优质、绿色、特色,大力发展紧缺农产品生产,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着力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成为“以龙头带动、规模发展、品牌引领、科技支撑”的优势产业。

为推动马营镇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黄芪产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马营镇积极建设总占地5亩集仓储、交易、精深加工为主的黄芪产业园,“产业园建成后,全镇种植的黄芪就可以实现自产自销。”马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祁微祯说。

从起初的人工种植,到如今的机械化种植;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现在成立了合作社;从药贩子上门收购,到积极在建产业园区……目前,马营镇以种植为基础、加工和营销为依托的黄芪产业链正在稳定形成,成为推动马营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