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关注:嘉峪关市六项举措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资料图)
我市六项举措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张芳
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绿水青山”打底色。我市自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三新一高”导向,立足“三地两点”功能定位,围绕“服务城市、保障城市、富裕农民”目标,不断推进农村生态地灾搬迁工程实施、村庄规划编制、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以及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保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
强化财政资金投入,全面保障乡村生态振兴建设。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985万元,用于实施示范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饮输配水管网改造等16个项目建设,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饲用燕麦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2个项目申请农业领域中央预算内、省补资金1761万元,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工作申请到省级专项资金2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
优化乡村生态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以人为核心、以镇为单位的村庄规划编制总体思路,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整合“景城村”资源,构建“乡村振兴环”;打造峪泉镇——长城文化旅游体验板块、新城镇——戈壁绿洲农业体验板块、文殊镇——休闲观光农业体验板块,促进城乡深度融合,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村庄规划已完成初稿,计划于11月中旬完成报批工作。
强化耕地资源保护,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严守耕地红线,强化耕地质量提升,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今年投资118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共7000亩。开展田间肥效试验11个,其中肥料利用率试验6个,引导农户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建设马铃薯、辣椒、娃娃菜、胡萝卜等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3个,鼓励农户“买一补一”开展生物有机肥示范补贴,持续巩固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成效。全面推广机械化精量穴播、精量条播和机械种肥同播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科学用药综合防控等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积极对接省级政策,有力推进农村生态地质灾害搬迁。严格落实省市关于生态地质灾害搬迁工作要求,充分论证拟搬迁的峪泉镇3个行政村11个村民小组与生态敏感区搬迁政策符合性,经申请省生态环境厅认定了生态敏感区搬迁范围。目前,已制定《嘉峪关市生态搬迁2023年度实施方案》,积极申报生态敏感区搬迁纳入省级计划。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和2022年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和协同综合治理机制。今年以来,全市5个废旧农膜回收点共回收废旧农膜46.8吨;处理利用尾菜340吨,处理利用率50%;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2.32吨,回收率58%,无害化处置率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35%,农村垃圾收集清运率100%,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100%。
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不断深化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切实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助推乡村生态振兴。不断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执法,加大农村污水处理站运行及农村水源地保护监管,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已完成农村环境空气质量、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灌溉水水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等监测工作,三镇环境质量良好。
关键词: